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一些学琴的孩子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刚开始学习时充满好奇和兴趣,在练习过程中渐渐产生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提高或保持孩子学琴的兴趣就成为一个应该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习琴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内涵及其表现要求。
笔者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过美国著名钢琴家杰罗姆?罗文塔尔给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上的一堂公开课。在听完学生上的一堂公开课。在听完学生完整的演奏后,他首先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讲解,并对个别的句子示范演奏。为表现曲中欢乐的气氛,他嘴里一边哼着,一边像小孩一样在演奏厅的舞台上蹦来跳去,样子很天真,对于他这样以为西装革履的大演奏家来说,这样的举止看起来有点出格,并不合乎其身份,但全场的气氛因此变的更为流畅、自如,整个课堂洋溢出欢乐的气氛,而这正是授者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教师在其中很好的调动、鼓舞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快更好的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在演奏中能更富有激情,更具表现力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无疑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师还应及时肯定学生在习琴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知道学习钢琴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
家长的辅导
刚开始学琴的孩子,最好不要让他完全一个人去学,哪怕是五六年级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家长帮他安排练琴的时间,营造良好的练琴气氛,关心他的进步,帮助他解决一切发生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亲的帮助是绝对需要的,最好母亲能抽出时间陪孩子上课。了解孩子如何学琴。但不要每次都陪,小朋友通常有个毛病就是父母不在时更容易教。老师也应该注意上课时的口吻,例如:“你看!你弹的完全是错的。”这样的口气是不对的。父母的合作对于协调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做好这项工作最好与老师经常沟通,还可以看有关书籍,以获得儿童音乐教育的正确概念,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集体课的作用
琴童的上课一般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在一两年便对上琴课失去兴趣,因为除了老师的鼓励外,再也没有别的刺激。缺乏极力与动机的钢琴课通常很容易产生以下的通病:(1)刚开始时很有兴趣,但不久就逐渐走下坡路;(2)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弹给别人听;(3)没有竞争意识,尤其与上过集体班的小朋友相比;(4)中途停止学琴,而长大又抱怨当时没有人鼓励自己。 集体课对小朋友经常会有明显的鼓励作用。老师最好能设法定期让小朋友们在一起上一次课或举行一次观摩会,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并提供一些奖品以资鼓励。这种机会对孩子的进步十分有帮助。
简单的初级课程
首先,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愉快的合作关系,师生双方都要感到他们是共同在完成一件事情。我们是不可能找到一本适合任何一个学生的钢琴教材的。但是简单的初级课程的每一节都应该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内容:(1)演奏 最初一般是在五线谱的一个八度内,让学生自己弹出或创作出一些简单的曲调。有很多老师相信先让学生会弹后再教识谱 ,这种方法已经得到很多音乐教育权威的支持。瑞士儿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儿童看懂任何符号前,一定要先把听觉、肌肉控制和视印象训练好。(2)技巧 从一开始就应该作手指的训练,对于力量较弱的手指,如果老师有好的训练方法的话,帮助会很大。(3)视谱 视谱的技巧必须从一开始就训练。在读谱的时候,学生的视线必须始终看看谱,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不会使弹琴时停顿,看一下谱再看一下琴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4)乐理 初级课程的乐理不外乎就是旋律、节奏与和声。和声方面小朋友可能会写出更多三和弦的音,他也可能唱出一条熟悉的曲调,自己再配上主和弦的伴奏。
老师应该在小朋友的音乐簿上布置作业,教会他如何练习,并告诉他希望他下星期能有什么成就。 课上自始至终一定要有鼓励和愉快的气氛。老师要通过语言和手的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得学生感到亲切。当小朋友发现这件事非常好玩时,他就会很想上下一次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希望能感觉到老师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功。
----------------
时下,人们普遍都把学弹钢琴,视为开发人的智能的最佳项目,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首选以“学钢琴”来开发自己小孩的聪明才智。这当然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但对“在孩子进入钢琴专业学习之前,应做哪些必要准备?”不少人的考虑常欠周到。
往往有人认为只要家中有钢琴,就可以请老师给孩子上钢琴课了,其实不然。选购钢琴和聘请良师当然是学钢琴的重要准备,但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多被忽视,那就是在学钢琴前,孩子在音乐基础素养方面的准备。要知道:钢琴的学习,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技艺性操作绝对不是机械式的动作,而是演奏者对音乐的一种艺术感的表达。一个孩子在学钢琴前,若对音乐没有起码的初步艺术感知和体验能力,弹奏时就难于产生音乐感,从而使他的钢琴训练,在一开始,就会产生无乐感和枯燥,若同时加上乏味的教材和不适当的教法,则很容易形成机械式的弹奏习惯,有许多孩子对钢琴训练的厌倦情绪,就是由此产生的。所以,切不可让一个毫无音乐听赏和没有学唱经历的儿童,在没有一点儿音高概念和节奏感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钢琴。
那么儿童在进入钢琴专业学习前,应如何进行音乐基础素养的准备训练呢?由于新生儿听觉感官的早熟,对还在母体内七个月的小生命进行的“音乐胎教”便应运而生。于是,音乐就被排定在开发儿童智能的各学科的最前沿,从而使“如何不失时机地用音乐手段开发儿童智力?”与“在学弹钢琴前应如何进行音乐基础素养的训练?”成为同一个话题。
“音乐胎教”是比“母语施教”更早的智能开发项目,对孩子毕生的智力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经过有效的“音乐胎教”训练的幼儿,对音乐有热情、有敏感的反应,模唱发声时的音准和节奏一般都会很正确,且有明显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音高听辨力与节奏感。
“音乐胎教”作为一种艺术熏陶方式,应选择节奏明快、旋律动听、形象鲜明、格调清新、音色亮丽的富有音乐性和童趣的优秀曲目作为听赏内容,特别要首选格调高雅的中外古典名曲,而决不能使用音调怪异伤感或节奏粗野狂暴的音乐。“音乐胎教”的训练方式很是简便易行:在安静的家居卧室里,孕妇舒适地侧靠在床或沙发上,将一只音质优良的带有随机小喇叭的“随身听”,贴放在腹部,播放“胎教音乐”,借母体的传递,让腹中的婴儿倾听。凡是怀孕七个月后的孕妇都可进行,但播放时间要节制??每天间隔进行约半小时。
对第一年的新生儿,主要也是通过听赏来进行音乐熏陶,培养的主要形式是:(1)听赏适合幼儿听的优秀音乐作品;(2)听赏大人们演唱的摇篮曲、吹眠曲和儿歌。1岁左右时,人耳已能分辨声音的喜怒哀乐变化、音调的高低变化以及节奏的长短变化;可以从孩子要求“哇哇”学语、母亲开始口对口地教“母语”发声时起,用单个的声母或韵母让他来发音学唱。并以此有计划地由易到难,模唱由两个或三个不同音高组成的简易乐汇,并一步步慢慢提高,日积月累,就能进入对简易儿歌的模唱学习。
在2-3岁左右,就可以通过发声模唱教学儿歌,并同时教给节奏性的“舞手”、“蹈足”以及“晃脑”等动作,使其对一些基本节拍、节奏,作出一定的正确反应。用模唱方式教学儿歌,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形象进行音乐美的熏陶,使他们热爱音乐,并从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到4-5岁左右,人耳的听觉机能已与成人相仿,而且对音高和节拍节奏的听辨、模仿和记忆力都很突出,这是人一生中形成对固定音高的记忆能力的最佳时期(幼儿对固定音高的记忆力,都超过一般成年人)。当孩子有了初步的音乐听赏和歌曲模唱的基础能力,并能用自然而纯正的情绪完整地熟唱一些儿歌后,就可引导到钢琴的学习和训练中来。
由此可知,音乐是与母语同时施教的最早的智能开发科目,在学弹钢琴前的整个幼儿期,音乐基础素养的先期教学,都应持续而有计划地开展,这是学钢琴前的必要准备。
----------------
钢琴教学大多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因此有些家长缺乏课堂概念,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刚弹完一个音阶或一首曲子, 家长就抢着讲”你怎么搞的,在家里弹得好好的。重弹!”教师问孩子问题,家长急着代替孩子回答,有的家长甚至在课堂上打骂孩子,这样课就很难进行下去。
课堂的主体是师生,由于孩子小需要家长配合,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性增强,家长应逐渐放手。配合得最好的家长在课堂上是冷静的旁观者。认真的思考者,牢记教师提出的要求,可适当记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