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别致的钢琴曲,通过网络从美国传到中国成都,成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具有独立版权的心理治疗背景音乐。曲子的创作者是个地道的成都女孩———目前在美国读书的17岁高中生,赵月坤。
这是华西心理卫生中心采用音乐疗法30多年以来,首次采用社会力量创作的乐曲作为心理治疗的背景音乐。今日,赵月坤将和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一起,带着这支钢琴曲前往聚源中学,为震后伤残的学生做冥想治疗。
留美高中生:我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今年4月,华西医院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子邮件:“我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钢琴是我的特长。家乡发生的大地震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同时我关注到音乐在心理治疗领域起到的特殊作用,请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邮件的发送者是17岁的女孩赵月坤,英文名叫MO。9岁那年,赵月坤去美国读书,如今已是一名高中生了。4岁的时候,她就以钢琴为伴,学习乐理知识,一直持续至今。
5.12地震发生后,赵月坤就在学校里进行了一场演讲,为受灾群众募捐。此后的时间里,赵月坤一直在网上搜索有关家乡灾区的报道,她常常思考:“一个未成年人,一个远在异国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呢?”有一天,朋友和她聊起了心理学,谈到了音乐治疗。她恍然大悟:“我是不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呢?”
父亲的支持下 她潜心投入创作
邮件引起了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李静教授的注意。5.12地震后,李教授一直在负责一个国家科技部的课题,主要研究震后特殊人群心理干预的方法。李教授回信:“我们这边需要心理治疗的背景音乐,你是否愿意尝试?”
从12岁开始,赵月坤就一直在尝试自己谱曲。真正决定创作这首曲子后,赵月坤的时间变得很紧张。创作的时间通常在晚上。用纸和笔将乐谱写下来,然后再用钢琴练习,一个音阶一个音阶地反复琢磨。每天,她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赵月坤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为了支持女儿,特地为她买来专业的录音设备。谱曲完成后,她开始专注地演奏录制,不断反复。和录歌曲不同,乐器的演奏,必须一气呵成。因为每两个音符之间,都容不下剪接的缝隙,“总是不满意,仔细品味,找出瑕疵。”
一个多月后,赵月坤演奏出了自己基本满意的曲子。但在发出邮件时,她心里其实很没有底。
专家评估:旋律简直太棒了
6月,这支曲子通过网络传到成都。曲子总长是10分钟,前半部分旋律舒缓,后半部分加入了爵士乐的风格,轻快明朗。“我当时一听,真的很震撼!旋律太棒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作者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李静教授坐在电脑前,感慨不已。
很快,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就对这支曲子进行了评估。“当时我一听,第一个反应就是做松弛治疗!”心理咨询师蔡瑛说。仿佛听见小溪里的潺潺流水,听见森林中清脆的鸟鸣,听见毛孔在大自然尽情呼吸的声音……根据自己的感受,蔡瑛将曲子的第一部分取名为“林中漫步”;第二部分取名为“放飞心情”。
“我把曲子的版权赠给了医院,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是我的心愿。”赵月坤也从美国专门赶回了成都,她表示还会创造出更多的作品,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日,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将到都江堰聚源中学,为伤残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赵月坤还将与灾区高中生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支钢琴曲将结合咨询师进行冥想疗法,把学生们带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平复内心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