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日剧、异域风光、手指在琴键上翻飞的特写,通过屏幕看;德彪西的《梦》,贝多芬的《悲怆》,肖邦的《离别》,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以及主持人的讲解,用耳朵听。一场古典音乐会,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而另类。
7月18日,广州星海音乐厅,除了一琴、一凳、乐者之外,现场还利用一幅宽6米、高4.8米的幕布播放视频,“交响情人梦——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正在举行。两个小时之内,宽屏同步再现日剧《交响情人梦》中的经典片段,音乐家的钢琴演奏与视频穿插进行。
观看日剧片段时,听众随着故事情节或惊叹,或笑出声,当你认为这与古典音乐会上的正襟危坐毫不搭调时,钢琴家开始弹奏,严肃与平静回归。压轴的《蓝色狂想曲》奏响,屏幕上适时出现了演奏者手部的特写,光滑的琴面成了镜子,现实、影像和它们各自的镜像构建出4双手在弹奏的假象。观众屏住呼吸,全场静极,只有铿锵有力的乐声。曲毕,安静了一秒,随即掌声如雷。
宋思衡又来了一首炫技版的《土耳其进行曲》,最后一个音符落定瞬间,他从琴凳上轻松地弹跳而起,让大家见识到年轻乐者的激情,在场的年轻观众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
宋思衡是这场多媒体音乐会的主角,这个喜爱网络、革新求变的80后青年音乐家是世界5大钢琴奖项之一——法国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中首位夺冠的华人。
很难想象,一直奔波在法国、上海的宋思衡,会选择《交响情人梦》这样一部日剧作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多媒体音乐会的主题,说到底,这是一部有点“花痴”的日剧。对此,他说:“《交响情人梦》之所以会走红这么多年,其实是因为它揭示了最简单的道理:古典音乐并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我们的感情和内心中。”古典音乐上手不快,比较难领悟,听众在渐渐流失。音乐会,如同剧情所要表达的,通过画面和故事,把欣赏中的难点都去掉,帮助听众分享和感悟,从而爱上这门艺术。
“21世纪的古典钢琴音乐会,不能再是一盏灯、一架钢琴、一名艺术家,这样的传统沿袭了几百年,如果不革新,迟早会淘汰。”宋思衡解释说,在国内,人们欣赏古典音乐会,常常是战战兢兢,不敢轻易鼓掌,咳嗽都要克制。而多媒体音乐会,更像是在看一场电影,“有时候放放音乐,有时候看看影像,至少神经是放松的。”
融入背景和讲解的视音频技术,把古典音乐比较晦涩的一面略去,将其魅力以生动、直接、能引起共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音乐作为一门抽象艺术,辅以视觉展现,能够让观众更直观地领略到古典音乐的美。这颠覆了传统的单琴单人单调灯光的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尴尬,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感官和想象力,没有一秒钟冷场。
这是一个视觉先行的时代,一个多元混搭的世界,虽然音乐界对这样的形式还有质疑,但宋思衡坚信,“未来的音乐会必须是一种集合了音乐、多媒体、舞台三个不同领域的艺术,那样观众更容易接受。”
今年年底,肖邦诞辰200周年时,他将用多媒体加话剧的形式演绎肖邦经典曲目,演绎这位钢琴诗人的传奇一生。这种“钢琴话剧”的新尝试,印证了宋思衡“一个艺术家最冲动的事情,就是展望未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