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一个小男孩,个性非常强
他的节奏感不太好,半拍一拍听不出来,符点和三连音就别提了
和他说了,示范了,节拍器打了,磁带听了,
可是他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坚持说,是我错了,而不是他
即使他想改,他也听不出来该怎么样。
另外的是,无论我怎么纠正他的手形,他的手臂总是很僵硬,手腕高高的抬着,手指也跑不起来
我和他说要这样,他偏不改。给他看VCD,和大师的表演,告诉他,他是不对的
他偏不改。
请问
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
很奇怪的孩子,首先要改掉他的自以为是的毛病。我怀疑这是不是他因为不愿意学琴而采取的反抗方式。
----------------
怎么帮他改啊?
弹琴一共才回1小时的琴啊
如何帮他改啊?
请教老师。
----------------
当然要请家长配合了,上课的一小时只是在指导一周的练习方向,这一小时要和孩子在家的一周联系起来。
----------------
对,家长很重要。
毕竟一个星期只能见一次面,家长平时的辅助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
好难教的孩子。你可以了解他的具体情况,看他是不是真的喜欢钢琴,否则就没法改,他自己就不愿意怎么改好呢。
----------------
以下是引用的发言: 我教的一个小男孩,个性非常强 他的节奏感不太好,半拍一拍听不出来,符点和三连音就别提了 和他说了,示范了,节拍器打了,磁带听了, 可是他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坚持说,是我错了,而不是他 即使他想改,他也听不出来该怎么样。 另外的是,无论我怎么纠正他的手形,他的手臂总是很僵硬,手腕高高的抬着,手指也跑不起来 我和他说要这样,他偏不改。给他看VCD,和大师的表演,告诉他,他是不对的 他偏不改。 请问 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他的年龄有多大? 我认为错在你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而不是孩子。你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你不妨问问他:“你认为你和VCD中的大师,谁的钢琴水平高?”他的回答应该不出意外,“大师水平高”。 然后你继续问他:“既然大师的水平高,那么大师是不是众多钢琴爱好者和钢琴从业人员学习的榜样?”他的回答应该是“是”。 第三个问题,“既然大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她是不是必须保证自己的钢琴弹奏技术是正确的?” 第四个问题,“既然你认为你的节奏和手型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和大师的节奏与手型不一样呢?那么大家会以你们两个中谁的为准呢?” 几个问题一问,不仅让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是教会了他正确的思考方法。 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孩子。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有个性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与栋梁,现在才值得下力气培养。我最怕老实听话的孩子。
以下是引用的发言: 真的什么都不用计较了吗?不是不计较,而是你要突破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弹琴的技术上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上你教他,在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上你要暗暗向他学习。送你一篇我的旧文《学习层次说》,大致写于1998年,现在看看,如果把其中的想法用在你的钢琴教学中,似乎还有点价值。 《学习层次说》 几年前写过一个东西,是关于学习话题的。现在,凭印象复写几句放在这里,希望能对朋友们提供些参考。 从老调重谈开始:如何学习?相同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人学得轻松、效果不错,有的人时间和精力花费不少却很吃力甚至收获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从方法/认识的角度看,可以发现:方法/认识不同,效果迥异。这里提出一个“学习层次说”的观点,希望能对分析和改进学习方法有帮助。 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和说明的需要,我仅在这里把学习过程人为分割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知识层、思维层、心态层、观念层和习惯层。 知识层是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层次。我们从小学习算术和语文,算术学的是基础的数学知识,语文学的是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知识,这是我们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石。在知识层上,知识没有独占性,每个人在知识面前都是公平的。你、我、他,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中国上学、美国上学、欧洲上学,多学习一点、少学习一点,早知道一会儿、晚知道一会儿,其差距并不大。 思维层是学习过程的第二个层次。我们不但学习知识,更要通过学习知识达到思维层次的系统训练,把脑子中知识的总量和结构理清楚,使之了然于胸,并达到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这就是锻炼思维。这样,我们的认识就会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仍然以小学算术和语文为例,学习算术,训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语文,训练的是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更是今后要锻炼和学习其它能力的前提。在思维层次上,受过不同教育的人,能力差异显而易见。比如本科毕业的人,不但要学习本科层次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四到五年的专业训练,锻炼出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并逐步完善其思维体系。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距,应该是从思维层开始体现的。 心态层是学习过程的第三个层次,它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多年学习,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思维能力随之有所增强,但心态问题却常为人所忽视。什么是心态,简单讲就是在外界冲击下,尽量保持心绪平和,把情绪波动的幅度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或把超过范围的心理能量及时释放掉,过喜暴怒均不足取。许多人都知道“范进中举”的典故,这大致就是乐极生悲的例证吧。再举个例子,北京某高校法律系研二某女生,心仪某男同学,鼓起勇气表白,遭拒。该女生竟一头从三层的教室窗户中跳出!这个女同学心态存在明显问题,以至于酿此悲剧。心态相当重要,在现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冷静的心态,对取得生存竞争的主动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观念层是学习过程的第四个层次,也是较高层次。观念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来的对世界的看法。观念是三尺寒冰,非一日养成。人的观念具有惯性,形成观念不易,改变观念更难。举个例子,二百年前的婚姻观念,年轻人成家都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婚姻才是正道、才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如果那时谁敢自由恋爱,谁就是社会的叛逆,他一定得不到社会观念的容忍和接受,弄不好他会被吐沫星子杀死!但反过来,现在哪个人依然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她恐怕会让周围人笑掉小牙。 鉴于观念层的重要性,再举一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例子。在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我们需要感谢邓小平,从心里感谢他!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体现在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解决了中国人的发展的观念问题。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社会制度,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模式,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模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搞计划经济的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拿来为中国所用。”正是在小平讲话之后,中国人才逐渐认识到“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道理,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坚冰才被逐步打破,改革开放才得以进行,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才真正提高,中国才走向富强。试想,如果没有小平的讲话,如果中国人依然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如果依然闭关锁国而没有请进来走出去,中国能有今天?我们还能在买得起钢琴? 习惯层是学习过程最高的层次。万事皆习惯。“习惯是什么”、“如何培养习惯”等问题,毋庸赘言,借个事例简单说明问题吧。美国有间软件公司,名叫微软(Microsoft),他用二十几年做了一件事情:把他的软件普及到每个办公桌上,用光与电替代纸与笔。BillG做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学习/工作习惯,当把这个习惯调整到和他的商业思路一致时,他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使微软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企业。(当然,严格讲,微软排在通用电器之后,位居第二位) 以上扼要介绍了学习过程的五个层次。需要指出,这五个层次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生作用的学习过程的几个侧面。“学习层次说”尚停留在假说的状态,其能否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道理,能否对实际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有待你们在实践中去检验。
以下是引用的发言: 我教的一个小男孩,个性非常强 他的节奏感不太好,半拍一拍听不出来,符点和三连音就别提了 和他说了,示范了,节拍器打了,磁带听了, 可是他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坚持说,是我错了,而不是他 即使他想改,他也听不出来该怎么样。 另外的是,无论我怎么纠正他的手形,他的手臂总是很僵硬,手腕高高的抬着,手指也跑不起来 我和他说要这样,他偏不改。给他看VCD,和大师的表演,告诉他,他是不对的 他偏不改。 请问 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你要更他比,弹一些让他羡慕的方法,让他服了你,他才会跟你学。